男欢女爱,两情相悦,人之大欲耳,本不消说得。然放诸伦常社会,情势立告殊异,断非一句“干卿甚事”所能搪塞。想当年英王爱德华八世痴恋汤普森夫人,与国会僵持日久,终以仓皇逊位结果,即因为迎娶离异妇女之举抵牾宪法且有损帝国天威;至于由此成就“不爱江山爱美人”一世英名,为天下情种奉作楷模,实在是个意外收获。同此一理,今日之查尔斯王储搞外遇闹离婚,引发信任危机,主张全民公决裁定其是否于女王陛下百年之后入承大统的呼声不绝于耳;密特朗总统私生爱女在老人家过世后方敢坦言其舐犊情深;为绯闻所困的克林顿总统尽管支持率不降反升,也只能眼巴巴看着弹劾程序启动。
这说的是公众人物当克己慎行,免为所累;前不久在美国闹得沸反盈天的一件“强奸案”,则可视作普通人私生活遭受社会礼法和游戏规则审视与报复之一例。
这桩恶行的主人公是西雅图一位37岁的小学女教师,名叫玛丽·勒图诺,她被控与她的一名六年级学生(威利·弗瓦劳,15岁)自两年前起持续发生性关系,并生下一女(此前她已育有四个儿女),另一个孩子又在孕育中。起初当然是威利主动,现今师生恋是很司空见惯的──据新近热销的《性科学百科全书》,倾慕年长异性乃是青春期性心理的第二个阶段──但法庭认定她犯有强奸儿童罪,一开始在得到她不再与威利见面的保证后准予假释;她甫获自由便又与威利住在一起,被激怒的法官于是强迫她在牢狱中服完七年刑期。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的美国其实是不乏各类触目惊心之事的,笔者就曾在脱口秀(talkshow)中看到过男男女女们大谈自己的滥交、换妻、吸毒经历与感受,其大言不惭和洋洋自得实令观者为之汗颜。不过这种事就是闹得再无法无天,也有人敢替你说话,因为这关涉自由原则──须知自由二字乃堂堂美利坚立国之第一要义;但有一条,不要向未成年人动手,动了你就罪无可挽。一部美国卡通片甚为形象地表达了这个意思:警官德鲁比(Droopy)父子千方百计追捕一个最坏的江洋大盗,因为他们掌握的铁证──张照片──言明那个家伙禽兽不如,死有余辜:他居然从一个婴儿手里抢糖吃!
于是,尽管玛丽和威利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别并不像年龄差距那么大(威利乃热带国家西萨摩亚移民子弟,早熟──说老实话,《聊斋》故事中十三四岁即相属意而成燕好的少男少女亦并不鲜见——,沉稳,有艺术气质,12岁时就在诗中把自己描绘成“给予、忠贞、信任的热爱者……喜欢给灵魂戴上面具”;玛丽则属天真无邪、涉世未深那一类,一生所历惟溺爱她的父亲与关系不睦的丈夫,从她瞥看小她22岁的威利时的一派痴情小女儿态即可窥其一斑),而且矢言相爱到永远(二人曾同观《泰坦尼克号》,自比杰克和罗丝,威利甚至依样给玛丽也画了裸体画;他们计划于2005年玛丽出狱时结婚),社会毫不留情的惩戒还是像德鲁比无所不在的追踪一样罩在她身上──当然是以法律的名义。也许那个匿名举报她的邻居就足以说明“正义”和“道德”的力量有着多么广泛牢固的群众基础。